台灣文化科技大會

國際研討會

在 AI 工具的快速崛起與未來內容科技的多元發展下,文化內容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挑戰。從影視製作、互動展演、跨域敘事到數位娛樂,技術革新正在重塑創作流程與產業結構,內容生態系正邁向全新的發展階段。

TTXC國際研討會以「AI共創 × 內容新經濟」為主題,邀集國內外領域的創新實踐者、產業專家與文化決策者,分享最前沿的技術洞見與產業觀察。深入剖析生成式 AI、虛擬製作、XR 應用、沉浸式體驗等多元面向,探討科技如何影響內容創作、製作與傳播的未來樣貌。

透過專題演講、跨界對談與國際案例分享,TTXC將成為連結台灣與全球文化科技生態的重要平台,促進跨域合作與資源整合,攜手探索文化內容產業的下一個可能。


更多講者名單陸續公布,敬請期待。

10月22日 (三)
主題
講者/主持人
時間/地點
單元1:文策院專場|文化科技新視野:產業生態 × 全球對話
伊達・金默
丘立全
葉心宇
張文櫻
10:30-12:00
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單元1:文策院專場|文化科技新視野:產業生態 × 全球對話

時間:10:30-12:00
地點: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內容簡介:

本場論壇將從梳理臺灣文化科技的產業生態出發,涵蓋內容創作、沉浸體驗、技術應用與商業模式等面向,呈現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隨後邀請國際專家分享跨亞洲至其他地區的合作經驗,探討如何推動市場連結與跨域實踐。同時,國內業者也將就技術支援與整合提出觀察。論壇結合在地視野與國際經驗,啟發產業思考內容與科技共創的新路徑。

講者:
伊達・金默

Espere 創辦人兼執行長

Ida Kymmer 是一位專注於新興創意科技的國際商業策略師、講者及新創評估顧問。她的核心關注是如何透過新興科技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並解決全球性挑戰。
她擁有和平與衝突研究碩士學位,曾在八個國家生活,並能使用五種語言。她在創意科技領域的經驗相當豐富:曾於南韓與 Dexter Studios 合作,為拉斯維加斯 SLS 飯店與賭場開發 3D 室內螢幕。2021 至 2023 年間,她擔任 Journee 全球總監。
Ida 經常受邀擔任主題演講者、論壇與談人及主持人,足跡遍及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西南偏南(SXSW)、Gitex、TechBBQ、德勤創新日(Deloitte Innovation Day)、Next in Vogue 等國際活動。她同時也是新創比賽評審,定期協助各種育成計畫或獎助計畫進行新創團隊的評估與遴選。
此外,Ida 亦經營商業發展顧問公司 Espere,專注於韓國與全球商務交流;並創辦 Studio E,一間全方位的活動、會議及創意製作公司,總部設於首爾。
講者:
丘立全

啟雲科技創辦人、董事長暨執行長

丘立全董事長擁有逾 27 年軟體產業經驗,被譽為台灣新世代科技先驅之一,曾於趨勢科技、訊連科技等國際企業擔任高階管理職務。2014 年創立啟雲科技,專注於臉部辨識、圖像處理及AI驅動生成技術、擴增實境及雲端運算等領域。其成就包括入選 2018 年《經理人》雜誌百大 MVP 經理人、榮獲 2019 年「資通訊傑出人才獎」,並於 GEM《Global Report 2020/2021》中獲選為「傑出創業家」。秉持對新科技的熱情,至今仍持續推動台灣軟體產業的創新與國際競爭力。
講者:
葉心宇

HTC VIVE Arts總監

葉心宇現任 VIVE Arts 執行總監,帶領團隊推動國際項目,並負責沉浸式實境體驗(LBE)業務的拓展與發展。她主導了與 羅浮宮、凡爾賽宮、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以及威尼斯雙年展等世界級文化機構的合作,推出結合科技、敘事與文化遺產的創新 VR 體驗。她專注於國際拓展與跨境合作,推動創新與永續的成長模式,致力將 VIVE Arts 建立為沉浸式娛樂產業的領航者。
主持人:
張文櫻

文化內容策進院 副院長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士候選人。具多年科技產業推動與文化內容跨域經驗,曾於科技會報辦公室負責前瞻科技政策規劃與跨部會協商,並在資策會推動數位典藏、內容、新媒體藝術展演與博物館科技等計畫。兼具產官研歷練,現專注於文化科技領域及全球市場拓展,相信跨域協作能共創多贏。
關閉
預約
單元2:虛擬製作新勢力
Daniel SON
謝安
馬萬鈞
林家齊
13:00-15:30
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單元2:虛擬製作新勢力

時間:13:00-15:30
地點: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內容簡介:

隨著生成式AI、即時渲染與動態捕捉等技術突破,虛擬製作正快速重塑全球內容產業格局,從現場拍攝、特效開發步步突破傳統場景的限制,型塑更多元的內容生產模式與創作格局。臺灣團隊在大型LED攝影棚、動態捕捉與跨國協作上的實力逐漸躍升,與國際接軌。本論壇將聚焦AI如何驅動虛擬製作的創新應用,從加速內容生產到推動娛樂產業擴展,透過產業實際案例與國際專家對談,從實際案例切入,洞察全球新時代的機會與挑戰、建立技術優勢並開啟國際合作新契機。

講者:
Daniel SON

Westworld 創辦人兼執行長

作為韓國第一代視覺特效監製,自 1998 年以電影《退魔錄》(The Soul Guardians)踏入影視產業以來,便持續引領韓國 VFX 的發展與創新。曾任 Digital Idea 總裁,現為 Westworld Co., Ltd. 創辦人暨執行長,在超過 150 部作品中擔任重要角色。
其代表作品包括《破墓》、《殭屍校園》、《Sweet Home》第一季、《寧靜海》、《Hero》、 《軍艦島》、《密探》等。
他以《破墓》榮獲第 18 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視覺效果獎」、《國際市場:半世紀的諾言》榮獲第 52 屆大鐘獎「尖端技術特別獎」,以及其他多項國際殊榮,為韓國視覺特效領域的重要推手。
講者:
謝安

Wētā FX 執行長

謝安(Daniel SEAH)加入Wētā FX擔任執行長,在視覺特效領域深耕逾十年。在加入Wētā FX前,謝安曾任數字王國(Digital Domain)執行長長達12年,該公司以《鐵達尼號》、《復仇者聯盟》系列等作品聞名並屢獲殊榮,他在執掌期間,成功將該視效工作室轉型為多元發展的科技公司。
面對虛擬實境(VR)、AI人工智慧相繼席捲全球的革新浪潮,謝安帶領數字王國由傳統視覺特效單一事業,拓展至新興技術領域多角化經營,並實現全球版圖擴展,在洛杉磯、溫哥華、蒙特利爾、北京、上海、海德拉巴等城市均設有業務據點。憑藉其卓越的策略願景與決策執行力,謝安先後榮獲美國《商業報告》(The Business Report)2023年度「洛杉磯25大商界領袖」,以及《關鍵高管》(Key Executives)2024年度「25大媒體產業傑出領袖」。
謝安涉足文娛科創領域前,曾在巴克萊銀行和天行聯合證券有限公司擔任投資銀行家,在金融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具豐富實戰經驗。他所具備的財務敏銳度結合其科技領導才能,使他發展出獨特的核心技能,能在高度競爭的數位視效領域中致勝。
謝安在亞洲與北美地區職涯生活的砥礪下,擅長以國際視野審時度勢,也對多元文化環境具有深刻理解。他的國際觀在建構和管理全球團隊時,得以發揮無可比擬的關鍵作用。謝安受到史丹.李(Stan Lee)等領軍人物的啟發.始終如一地展現出融合創意願景與技術創新的獨特能力。
講者:
馬萬鈞

Meta Platforms Inc.研究員

馬萬鈞博士,現任Meta Platforms Inc.研究員。馬博士於2008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曾經歷美國南加州大學創意科技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紐西蘭威塔數位、瑞士蘇黎世理工大學訪問學者、動視暴雪、以及谷歌AR/VR部門等,經歷橫跨學術、電影與遊戲娛樂業。在威塔數位以及動視暴雪期間主要負責數位演員動作捕捉相關技術的開發。曾經參與的計畫包括《哈比人三部曲》、《鋼鐵人3》、《玩命關頭7》、以及《決戰猩球三部曲》。馬博士專長是臉部動畫、動作捕捉、三維掃描、數位幾何處理、以及機械學習等。2019年馬博士獲得美國演藝學會科技成就獎。
主持人:
林家齊

夢想動畫創辦人

因緣際會下踏入動畫世界的工程師,始終堅信唯有不斷推進科技,才能實現更多夢想,為影像製作帶來革新與突破,開啟更廣闊的想像空間。成立夢想動畫迄今超過十年,帶領團隊以動畫為核心,跨足遊戲、VR、體感互動、投影與 AI 等創新影視技術研發,持續探索跨界整合的可能性。 長期關注國際文化科技發展趨勢,並於 2017 年率先引進國內首座 LED 虛擬攝影棚,開啟台灣虛擬製作的新篇章。迄今已完成近 200 支涵蓋電影、戲劇、音樂演唱會、商業發表會等多元類型的虛擬製作專案,持續以科技驅動創新,推動台灣影視後期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關閉
預約
單元3:IP娛樂新時代
歐陽志宏
Arif KHAN
鄭心
16:00-18:30
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單元3:IP娛樂新時代

時間:16:00-18:30
地點: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內容簡介:

隨著AI、沉浸式科技與全球文化的交融,IP娛樂產業正邁向一個全新世代。從影視、遊戲到跨平台互動體驗,IP已成為驅動多元娛樂模式與商業價值鏈的核心引擎。臺灣團隊在原創 IP 開發、動畫與跨界授權上展現潛力,本論壇將聚焦AI如何進一步擴增IP商業價值、互動模式與創新娛樂策略。從動/漫畫IP授權、影視娛樂到結合VR/AR的新型互動宇宙,透過國際專家對談與產業案例分享,協助臺灣團隊掌握全球市場機會、擴大IP能量,開啟下一波娛樂經濟新可能。

講者:
歐陽志宏

智崴集團董事長

歐陽志宏董事長於2001年創立智崴資訊,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具備深厚的電機與模擬技術專長。他長期投入3D圖形與互動模擬的研發,並於2008年帶領團隊成功開發全球首座六軸飛行劇院「i-Ride」,突破傳統娛樂設備的限制,開啟沉浸式體感娛樂的新局。
在歐陽董事長的帶領下,智崴逐步走向國際舞台,其所打造的體感設備數量逾百座、遍布全球多個國家與城市,成為沉浸式體感科技的代表品牌。歐陽董事長持續推動跨域創新,結合AI、大數據與影像運算等技術,拓展娛樂與文化的融合應用,並以「用科技傳遞情感」為核心理念,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科技創新與文化魅力。
講者:
Arif KHAN

日本環球影城創意體驗總監

Arif Khan 是一位英國籍編劇與導演,先後取得劍橋大學創意寫作碩士與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電影製作碩士,現於東京與洛杉磯兩地工作。
他曾任職於 Airbnb Creative Studio、華納兄弟動畫(Warner Bros. Animation)、以及獲得艾美獎的 Oculus Story Studio ——該團隊專注於虛擬實境敘事的研究與開發。
近年代表作品包含 《FUKUSHIMA NOW》,於第 81 屆威尼斯影展全球首映,以及 《BLACK ICE VR》,於 2022 年 SXSW 南方音樂節首映。
其電影與 VR 作品亦受邀至世界各大影展放映,包括西班牙錫切斯奇幻影展(Sitg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IGGRAPH、的里雅斯特科幻影展(Trieste Science+Fiction Festival)、高雄電影節、Imagine 奇幻影展,以及史特拉斯堡歐洲奇幻影展(Festival Européen du Film Fantastique de Strasbourg)。
目前,Arif Khan 擔任日本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 Japan)創意體驗總監。
主持人:
鄭心

數字王國營運副總裁

鄭心擔任數字王國集團營運副總裁,鄭心負責數字王國及合作方/股東之間的貿易工作(固態硬碟/記憶體),涵蓋區域包含北美洲、南美洲及大中華區。
鄭心同時也專注於沉浸式內容發行,身兼砂核科技的國際合作總監職位,並同時代理超過100間沉浸式內容製作公司的內容(Atlas V / City Lights / Faber Courtial等),致力尋找從線上到線下以及展映等發行機會,並協商合理的商業條件。
關閉
預約
10月23日 (四)
主題
講者/主持人
時間/地點
單元4:沉浸品牌新藍海
Ersin Han ERSIN
Jérôme De BAECQUE
曾煒傑
陳心龍
10:00-12:30
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單元4:沉浸品牌新藍海

時間:10:00-12:30
地點: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內容簡介:

在沉浸式科技、互動體驗與文化敘事的交會下,品牌與觀眾的關係正被重新定義。沉浸式創作從娛樂延伸至品牌策略,成為驅動體驗升級與商業創新的關鍵驅動力。從 XR 展演到實境互動,品牌開始藉由科技工具構築更深層的情感連結,轉化為具備長期價值的體驗資產。本論壇將探討多感官體驗、XR展演與實境互動如何重塑品牌價值,並透過國際案例與專家對談,協助臺灣團隊結合在地文化與科技資源,打造兼具獨特性與市場競爭力的沉浸式品牌模式,掌握下一波全球商機。

講者:
Ersin Han ERSIN

Marshmallow Laser Feast共同創辦人之一、創意總監

Ersin Han ERSIN 是一位藝術家,也是倫敦體驗型藝術團體 Marshmallow Laser Feast 的導演。他的創作橫跨雕塑、裝置藝術、現場表演與混合實境,透過多元媒介探索自然中隱藏的力量。Ersin 的作品邀請觀者以超越日常感官的方式重新感知世界,在他打造的空間中,物理現實被重新詮釋,呈現出支撐生命的網絡與運作系統,既壯麗又兼具科學深度,帶領人們走進地球生命的核心。
講者:
Jérôme De BAECQUE

Moment Factory亞太區商務開發總監

Jérôme De BAECQUE 現任 Moment Factory 亞太區業務發展總監,常駐雪梨,專責推動商業成長與跨國合作,並作為公司在東南亞與澳洲/紐西蘭的核心代表。他結合三十餘年跨足數位、廣告、媒體、娛樂與傳播的豐富歷練,帶領國際團隊深耕亞太市場,累積卓越成就。
出身巴黎的 Jérôme,成功創立並領導過三家在地企業,熱衷於跨媒體敘事與人際連結,將「使用者體驗」與「客戶信任」視為首要價值。
自 2019 年加入 Moment Factory 以來,他參與並推動多項國際矚目的創新專案,包含 Astra Lumina、Light Cycles、Mirror Mirror、樟宜機場第二航廈,以及 Vivid Sydney。在他的努力下,Moment Factory 的創意足跡遍布亞洲,為觀眾帶來一場又一場令人難忘的沉浸式體驗。
講者:
曾煒傑

叁式共同創辦人兼現任總監

嗨,我們是叁式。
一個在藝術與設計光譜中探索數位可能的團隊。
因為相信卓越的作品來自於不同領域間的化學反應, 於是集結開放、多元與創新精神的各式專業人才, 企圖打造科技才得已成立、而不過時的體驗。
團隊由各領域專業工作者組成,作品橫跨軟體與硬體、商業與藝術
主持人:
陳心龍

驚喜製造創辦人暨執行長

陳心龍為驚喜製造創辦人暨執行長,擅長整合各式創作媒材:沉浸式體驗、食物設計、表演藝術、平面動態影像,來創造各類型親身經歷的原創體驗內容,開啟台灣體驗新興市場。畢業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創新創業管理碩士。2016年回台成立 - 驚喜製造Surprise Lab.,致力於形塑新型態的城市樣貌。
作品:《無光晚餐》、《 一人餐桌》、《無光晚餐第二季》、《微醺大飯店》、《明日俱樂部》、《WHEE!下來玩》、《微醺大飯店:1980s》、《Project S : BADASS ONLY》、《無光晚餐第三季》、《落日轉運站》、《落日月台》、《愛情城市》、《如果城市是座樂園》
關閉
預約
單元5:文化體驗新境界
Samantha KING
13:30-16:00
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單元5:文化體驗新境界

時間:13:30-16:00
地點: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內容簡介:

隨著AI與沉浸式科技的發展,文化場域的角色正經歷深刻轉變。過去以展示與陳列為主的「被動」形式,逐漸演進為強調「互動敘事」的嶄新場域。博物館、美術館與劇場從承載故事、共感情境,變形增廣至促進觀者參與、進入敘事的多層次體驗空間。本論壇將探討AI、XR與互動科技如何重塑文化展演,並透過資深策展人、國際級藝術總監實際案例分享,協助臺灣團隊結合在地文化與跨域合作,打造富含沉浸感、敘事性與互動性的體驗,開啟文化內容的新未來。

講者:
Samantha KING

VIVE Arts節目總監

現任 VIVE Arts(HTC)節目總監,主導該國際藝術計畫的創意發展、製作與策略方向,支持全球藝術家與文化機構探索沉浸式科技的可能性。她曾任倫敦皇家歌劇院 Audience Labs 高級製作人,並於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策劃展覽。
Samantha 專長於跨領域、多層次的創新展演與策展,合作對象涵蓋藝術家、設計師、科技團隊與國際機構,包括 Google Creative Lab、凡爾賽宮、奧賽美術館與巴塞爾藝術展等。她致力於推動沉浸式科技於藝術實踐的轉化潛力,以及跨界合作與創意研發對文化未來的啟發。
目前,她同時擔任英國互動媒體協會沉浸科技委員會成員、Immersive Arts 顧問,以及英國藝術機構 Abandon Normal Devices 董事。
關閉
預約
單元6:生成式 AI 如何重新定義創造力
李佩昌
劉世南
王柏偉
16:10-17:40
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單元6:生成式 AI 如何重新定義創造力

時間:16:10-17:40
地點:駁二大勇區 8 號倉庫 Pinway 2 樓
內容簡介:

長久以來,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經由智慧與情感的心智活動,創作出豐富多彩的文化與藝術作品。

近年來,隨著科技文明的發展,生成式AI誕生。傳統的人類腦力活動,逐一被生成式AI取代。生成式AI產出圖像、文章的速度以秒計,專業能力也不斷提升,為文化藝術帶來了許多改變與機會,也潛藏諸多風險和挑戰,該如何因應?

生成式AI是一呼百應的阿拉丁神燈,還是潛藏禍端的潘朵拉之盒?我們一起探討。

講者:
李佩昌

六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李佩昌是六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長年擔任藝術文化機構、文創及科技事業之法律顧問,並提供政府部門法律諮詢服務。
李佩昌目前也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文法律諮詢服務合作單位負責人、國立臺灣美術館諮詢會委員、台北律師公會文化藝術法委員會主任委員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智慧財產權服務團講師,並擔任台灣信託協會文化藝術及智慧財產權信託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佩昌編著《藝術授權,原來如此》,2024年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出版。
講者:
劉世南

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研發長

劉世南教授現任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特聘教授及前所長。
2022年,獲聘為台灣設計研究院研發長,致力於推動設計導向的研發工作。他的研究重點包括設計驅動創新與研發組織設計,已發表超過百篇論文及五本專書。
202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名譽教授榮銜,以表彰其卓越成就。亦同年, 當選為科技管理學會院士 ,並擔任《科技管理期刊》總編輯。
2025年,他將偕TDRI和CID共同主辦 2025 年國際設計學會聯盟(IASDR)年會。
與談人:
王柏偉

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

王柏偉,藝評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理論、當代藝術史、文化與藝術社會學、藝術/科學/科技(AST)。與人合譯有Niklas Luhmann所著《愛情作為激情:論親密性的符碼化》(台北:五南)。現為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曾任北美館助理研究員。

關閉
預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