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INNOVATIONS】產業講座#2|IP 轉譯沉浸式展演:跨域共製 × 商業落地


【INNOVATIONS】產業講座#2|IP 轉譯沉浸式展演:跨域共製 × 商業落地


講者陣容
彭彥倫 智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運中心處長 
 王世偉  原金國際有限公司動畫導演 
 Amily 楊  紅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暨營運總監 
 李雨珊  墨策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持人
張文櫻 文化內容策進院副院長

當故事離開紙本,開始在空中飛翔、在展覽中被觸碰、在虛擬空間中被體驗——內容產業的邊界,也正被重新定義。在這場以「IP 轉譯沉浸式展演」為題的論壇裡,四位產業代表從科技、動畫、展演到品牌經營的不同維度,共同描繪出內容跨界的下一個方向。


從觀看到體驗,內容的再創造

「IP 的價值不只在創作,更在於再創造與再消費的循環。」智崴科技營運中心處長彭彥倫認為,當飛行劇院(Flying Theatre)讓觀眾不再只是「看」,而是親身「飛入故事」,內容便從平面影像轉化為可被體驗的現場。從《進擊的巨人》到《妖怪森林》,智崴將文化內容嵌入體感科技,結合教育、娛樂與城市品牌,開啟了以科技驅動文化內容再生的可能。

從影像製作到沉浸工程,創作的升維

而對原金國際 動畫導演王世偉來說,當動畫作品被改編為體感內容,創作的邏輯也必須改變。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與角色同行的參與者。為了讓《妖怪森林》能在飛行劇院中栩栩如生,團隊採用高解析度、全景視野與 AI 輔助設計,讓故事世界不只是被看見,而是被「穿越」。


從展覽到系統,沉浸式體驗的產業化

「我們希望沉浸展演不只是一次性的美學體驗,而是一套能被複製與持續運轉的系統。」
紅然股份共同創辦人 Amily 楊分享團隊打造「MagicBox」的初衷。透過模組化設計與 AIoT 智慧空間,展演可以快速轉換、跨場域巡展,讓 IP 在不同城市與觀眾之間產生新的生命。這種「平台化展演」的模式,不僅降低製作成本,也讓內容的流通更具彈性與商業延展性。


從故事到場域,IP 的情感延伸

對墨策國際總經理李雨珊而言,幾米 IP 的挑戰在於如何讓熟悉的繪本,轉化成能被「走進」的故事。因此在沉浸式展覽中,從故事節奏到觀眾動線,每一個細節都被設計成引導觀眾情緒的節點。透過《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記了》等經典作品,團隊嘗試讓「閱讀」成為一種可被體驗的感受,並讓 IP 的生命週期在新形式中被延續。


內容 × 科技 × 體驗:產業的交會點

未來的文化內容,不再以產品為終點,而以體驗為核心。從飛行劇院到沉浸展演,從動畫製作到平台化運營,創作者與企業正在尋找一種新的共通語言:科技讓內容被感知,設計讓體驗被理解,而情感讓所有轉譯都可以有共鳴。

當 IP 不只是被觀看,而是被體驗、被共感、被再次創造,那麼文化產業的價值,也就不再止於故事本身,而是成為推動產業永續的力量。